城市基础设施 “生命线”,涵盖供水、排水、燃气、热力系统,其稳定运行直接关系民生与城市安全。当前物联网、大数据技术已实现管网流量、压力、泄漏等数据实时采集,但海量数据需通过可视化转化为决策支撑 —— 以直观图形化表达连接数据与决策,助力快速掌握运行状态、定位故障、优化运维,成为提升城市生命线-管网管理水平的关键。
以 “用户需求为核心、数据价值为导向”,遵循四大原则确保实用性与易用性:
精准性:图形数据与原始数据一致,避免映射偏差。例如供水管网压力可视化需标注单位(kPa)、经纬度,用固定色阶(0-200kPa 蓝色、200-400kPa 绿色、400kPa + 红色)统一认知。
直观性:用简洁图形(折线图、热力图、地图标注)降低理解门槛。如泄漏监测中,电子地图标注泄漏点,红色圆点大小对应泄漏量,弹窗显示时间与管网连接关系。
实时性:数据更新频率≥1 次 / 分钟,动态效果提示变化。如排水管网监测中,实时折线图展示降雨量与流量关联,超阈值时曲线变红闪烁。
个性化:适配不同用户需求。运维人员看设备状态列表(传感器在线、电量),管理人员看漏损率仪表盘,应急人员看三维地图(故障周边人员、交通)。
四大模块协同构建管网管理数据体系,实现 “状态可视、风险可判、运维可控”:
以二维 / 三维电子地图为载体,整合 “空间 + 数据”:
管网拓扑可视化:不同颜色标注管线类型(蓝 = 供水、黑 = 燃气),标注阀门、泵站位置,点击查设备台账(型号、维护记录);
多维度数据叠加:流量、压力等数据用 “色阶 + 数值标签” 呈现,如供水管网压力红 - 绿渐变、燃气管网泄漏浓度黄 - 红预警;
动态场景模拟:综合管廊用三维技术还原内部场景,动画模拟介质流动,支持视角缩放查看风机、摄像头状态。
聚焦 “风险显性化”,缩短响应时间:
分级预警标识:四级预警对应不同提醒(蓝 = 轻微异常,仅点位标注;红 = 严重故障,弹窗 + 短信通知),弹窗含故障位置、处置建议;
影响范围可视化:自动计算故障影响区,如供水管网破裂后,红色透明区标注受影响小区、停水时间;
趋势预测:结合历史数据预测风险,如降雨时预测 1 小时内管网流量,超阈值提前预警防汛。
以 “数据驱动运维” 提升效率:
任务调度:地图标注运维任务(维修、校准),拖拽分配任务,自动规划最优路线;
资源管理:仪表盘展示维修车辆(在用 / 闲置)、人员分布热力图,避免资源浪费;
进度跟踪:甘特图呈现任务进度,对比计划与实际时间,定位效率瓶颈(如某类任务频繁超时)。
挖掘数据规律,辅助规划:
趋势分析:折线图展示漏损率、故障率月度变化,标注异常月份(如雨季漏损升高);
对比分析:柱状图对比新 / 老城区管网故障、工作日 / 节假日流量,优化水厂调度;
关联分析:散点图呈现压力与漏损率关系,如压力超 400kPa 漏损激增,指导压力调控。
前端框架:二维图表、三维场景、地理可视化,支持多终端适配;
数据处理:边缘计算预处理数据(过滤异常值),MQTT 协议传至云端,Spark/Flink 处理海量数据;
交互技术:触控缩放、语音指令提升操作体验。
综上,城市生命线管网数据可视化需以 “精准、直观、实时、个性” 为核心,通过模块协同与技术支撑,让数据 “说话”。进一步提升管网管理智能化,为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保驾护航。